
11月14日,A股大幅回调,成交额跌破2万亿元。截至收盘,沪指跌近1%,失守4000点;双创指数均跌近3%。市场亏钱效应明显,仅有1961只个股收涨。

受访人士表示,科技股成为抛售的主要对象,短线资金兑现离场。不过,当前调整属正常“洗筹”,并非趋势反转,短期回调可视作“倒车接人”。

当日,A股三大股指集体低开。早盘走势分化,沪指一度翻红,深市维持弱势震荡。尾盘出现跳水,导致三大股指跌幅扩大,沪指失守4000点。科创50跌近3%,沪深300、上证50、北证50跌逾1%。

市场回调伴随成交量萎缩,单日成交额降至1.98万亿元。杠杆资金依旧活跃,截至11月13日,沪深京两融余额增至2.51万亿元。

科技股大幅回调,英伟达概念、存储芯片、通信设备、AI芯片、AI手机、电子元件、贵金属等概念跌幅较大。电子、通信、传媒、有色金属、计算机、电力设备等板块领跌,基础化工、非银金融、汽车、食品饮料、美容护理等板块跌幅不低于1%。综合、房地产、银行、医药生物等板块护盘。

15只医药生物个股涨停,包括漱玉平民、康芝药业、诚达药业、海辰药业、金迪克等。市场共计1961只个股收涨,涨停股89只;3323只个股收跌,跌停股9只。日成交额破百亿的个股仅6只,且悉数收绿:阳光电源成交123亿元居首,股价跌近3%报185元;兆易创新重挫9.55%报205.78元;中际旭创、新易盛、工业富联分别跌近4%、近5%、逾5%。

对于回调的原因,壁虎资本基金经理陈雯分析称,一是隔夜美股因CPI和就业指数延迟发布,不确定性升温,投资者担忧科技股估值过高,集中抛售,拖累美股大跌;二是A股三季报披露完毕,部分科技公司业绩无法匹配当前估值,导致今日A股回调。
格上基金研究员毕梦姌认为,今日回调是市场消化浮筹、实现筹码换手的必要过程。创新高后震荡回落符合A股运行规律。前期积累的大量获利盘,尤其是科技股等热门赛道,存在强烈的落袋为安意愿,隔夜美股下跌也对A股形成了情绪传导效应,今日科技板块成为抛售主力,反映出短线资金的撤离。
龙赢富泽资产董事长童第轶表示,创新高后的震荡回调,本质是“压力释放”与“动能积蓄”的必经环节。今日A股下跌是短期获利盘、周末避险情绪与板块轮动三者共振的结果。具体来看,短线交易者兑现利润的意愿强烈,而周五这个时间节点天然会促使部分资金选择离场以规避周末可能出现的政策或外围市场风险。同时,市场风格出现了明显的高低切换,前期涨幅较大的科技成长板块遭遇抛售,而估值较低、具备防御属性的传统板块则起到护盘作用,这并非趋势转向的信号,而是市场内部结构的良性调整。
融智投资基金经理夏风光指出,尾盘抛压集中释放,沪指再度失守4000点。调整主因仍在科创方向:机构兑现收益;海外“AI泡沫”议论升温,做空动能增强。不过,大金融与顺周期板块韧性足,两融余额高位,小微盘个股仍活跃,市场人气未散。
对于科技股今日的大幅回调,是否构成“倒车接人”的机会,需要一分为二来看。这确实为看好科技长线逻辑的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比追高更舒适的介入时点,但关键在于甄别“真金”与“泥沙”。那些具备核心技术壁垒、业绩增长确定性高且符合国家长期产业发展方向(如人工智能、半导体、高端制造)的优质龙头公司,其回调后的投资价值更为凸显。反之,对于缺乏基本面支撑、仅靠概念炒作的个股,则需警惕其“倒车”后可能无法“启动”的风险。因此,操作上建议采取谨慎乐观的策略,不盲目全仓抄底,而是通过分批买入的方式逐步建仓,有效平滑成本,并优先聚焦于各细分领域的领军企业。
11月以来,A股持续震荡。短线看,下周大盘将怎么走?需要提防哪些风险?
毕梦姌预计,下周沪指在3950至4000点区间存在支撑,若成交量回升,有望展开反弹;若跌破3950点,则可能继续下探。11月17日光伏与储能产业大会、19日存储芯片会议或成相关板块催化剂。配置上,可逢低布局防御型、低估值资产对冲波动,并关注周期股轮动,如煤炭、有色金属等受益于冬储补库和全球流动性预期改善,可适当布局。
陈雯建议,采用哑铃策略配置,以科技(AI、半导体)为进攻主线,以医药(创新药)、新消费防御,并用高股息资产(电力、保险等)对冲波动。
鸿涵投资交易总监刘岩直言,市场生态已发生深刻变化。银行蓝筹的上涨不再是抽走资金的“黑洞”,反而成为稳定大盘的“压舱石”,也是宽基指数慢牛爬升的关键。新质生产力仍是未来最具弹性的主线,当下要做的是踩准节奏,耐心在回调窗口逢低布局。
童第轶认为,下周A股大概率进入震荡整固期。沪指在4000点关口附近或将展开反复争夺,核心运行区间可能维持在3950点至4050点之间。方向选择取决于两大信号:一是成交量能否再次有效放大,为指数上攻提供动能;二是能否有持续性强的领涨主线出现,以重新凝聚市场人气。板块方面,科技成长股在经过充分调整后,仍有反弹的动力,但波动性依然较大;低估值、高股息的价值蓝筹股预计将继续发挥市场“压舱石”的作用。两者可能会呈现跷跷板效应,形成轮动格局。
市场震荡、板块快速轮动,投资者该如何持仓布局?
马澄建议,原先重仓科技股的投资者,短线宜降低科技仓位,转配周期品种。美联储延续宽松,国内经济逐步复苏,周期类品种涨价是大概率事件,对应股价有望继续走强。
童第轶建议,审视并优化持仓结构,力求在高弹性的科技股与稳健的价值股之间保持平衡,避免过度集中于单一风格。利用市场回调机会,减持基本面平平、走势羸弱的个股,将资金集中到更具竞争力的核心资产上。严格控制总体仓位,保留一定的现金灵活性,既能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也能在出现更明确的机会时主动出击。最重要的是,坚守投资纪律,为不同持仓设定好止盈止损点,在波动中稳住心态,放眼中长期收益。
夏风光给出三条主线:受政策和资本双重加持的科技成长方向;顺周期方向,包括大宗商品等上游,以及消费相关主题;在低利率环境下,蓝筹股吸引力依旧较高。
九五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